朋友几次向我推荐这本书, 记忆中很早就读过这本书, 那时侯对港台文学有着不可抑制的迷恋, 读书象一场战役, 往往也就不能仔细地品味. 还记得当年读过一本亦舒的书, 只记得女主角见不得阳光, 没搞明白作者想说的是什么, Y告诉我说是写同性恋, 不明白, 再去读, 还是不明白, 遂不了了之.
还记得《罗兰小语》是一本不厚的小书, 封面似乎是一个女孩坐在海边, 风吹拂着她的头发, 泛着淡兰色. 当时读书只是为了读书, 只是念字, 似乎念的字多了, 知识就多了, 至于会不会长智慧, 不明白
也许, 经过了人生的许多沧桑之后, 再读《罗兰小语》更能够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吧, 我们需要智慧
再去找来, 重新读
作家简介:
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师范部毕业。1948年去台湾,1959年至1991年,在台湾“警广”主持音乐及教育节目,长达32年。出版作品除《罗兰小语》外,还包括散文、小说、游记、诗歌、诗论等。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1988年深圳海天出版社首次向中国内地读者推介台湾作家罗兰和她的作品,其后陆续出版了《罗兰小语》、《罗兰散文》以及部分书信体文集和论文集,获得极大反响,在中国内地迅即形成“罗兰热”。其中《罗兰小语》曾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热衷的“励志书”。《罗兰小语》、《罗兰信箱》等作品,是她在广播电台做主持人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教诲、或交流心得体会谈心式的作品。由于它充满关爱,充满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概括,因而不仅广受台湾青少年的喜爱,而且经过岁月沉淀之后,又在大陆青少年中掀起一股热潮。由于出生于中国传统的书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
《罗兰小语全集》,一套很好的书。共六辑,一到六辑分别为《给寂寞的人们》,《推动自己》,《成功的两翼》,《为了欣赏为了爱》,《从小桥流水说起》,《留住你的春天》。 很不错的书。 语言温润流利...
台湾散文作家罗兰,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版《罗兰小语》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一位作家描述那时的情景这样说:“《罗兰小语》一出版后,其精辟,发人省思的文句,立即造成读者热烈的欢迎。年青学子爱不释手,竞相传阅,或者以购买《罗兰小语》来馈赠亲友。它所掀起的潮流,俨然已成为青年人心中的一部‘福音’”(摘自海天出版社1991年4月版,《罗兰小语》和它的作者罗兰(代序))。
评论